1、极度悲观型:东莞公办学位少、入户读不了公办、普高升学率低,还是老家好。
实际情况是怎样呢?33个镇街建校扩班进度不同,以城区为例,东城今年初一缺口大,但莞城、南城、万江户籍生起始年级都安排了,有些镇确实建校速度慢。
但莞城、南城、松山湖、寮步,建校扩班力度很大啊,因此,不能以一概全、管中窥豹。
2、极度焦虑型:孩子读不到好小学,就进不了好初中,中考这么难,考不上高中,就没机会读大学,未来之社会,没有大学文凭,如何生存?
这是一种线性焦虑思维,缺乏理性。小学阶段,好学校好老师,都不如懂教育的家长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读初中,父母基本上已经不具备辅导孩子的水平,成绩帮不了,关键看你如何为孩子铺路搭桥。
读书还是要点天份的,不是每家的孩子都能成为学霸,未来社会之精英也未必都是学霸,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,通往成功的路并非学业一条。学业成功的人,人生也未必成功。
3、极度乐观型:没户口读私立,反正公办学校也不咋地,父母没时间,放到私立,管得比父母好,用钱铺路,怕什么。
这是“精英人士”的所谓精英教育思维,认为只要有钱可以解决一切。这种思维指导下,培养的孩子有可能跟父母不是“很亲”,父母陪伴是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,你没给或给的太少。
这三种情绪都要不得,因为情绪是可以传递的,当我们把不好的情绪传递给孩子,极度悲观、极度焦虑、极度乐观且甩手,对于孩子成长是不利的。
qyangluo